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禁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误导性宣传用语

来源:欧宝体育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20 12:58:05
新闻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密切相关。

  此次发布的50项新国标中,《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与市民购物关系最为密切。新规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误导性宣传用语,要求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需标注含量,并首次引入数字标签、致敏物质强制标示等创新举措。

  日前发布的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主要聚焦民生关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

  新发布标准包括:食品标签标准2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3项、食品产品质量标准4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项、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标准1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8项、检验方法标准29项,以及《生乳》《灭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项标准修改单。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标准体系中通用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经营过程规范、检测验证的方法四大类标准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规范从过程到产品各环节,保护从一般到特殊全人群。

  新发布的两项食品标签标准对食品标签的标示要求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在国际上率先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提升消费者阅读体验感,为确保食品标签标准在食品行业内顺利实施,两项食品标签标准均设置了2年过渡期;新的产品质量标准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紧密关联,通过明确适合使用的范围等措施,进一步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在本次发布的新标准中,和大家日常选购食品息息相关的是两个关于食品标签的新标准,两项标准均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先来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它实施后,食品标签上将强制标示致敏物质,日期等内容的标示也将发生重要变化。

  预包装食品,就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简单来说,我们日常购买的除了生鲜等,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过去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保质期等。

  有关专家这样认为,食品标签在全球食物过敏风险管理中被视为最有效的工具,为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新标准实施后,我国食品标签将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

  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需要非常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我是吃芒果过敏体质,我爱喝酸奶,但是喝酸奶前一定提前看一下配料表,看看有没有添加芒果。”石家庄市消费者李女士表示,食品标签就是一张消费者的明白纸,强制标示致敏物质非常必要,只有更明晰的清单,才能让我们消费者更放心食用。

  新标准对食品日期的标示也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比如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食物浪费,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可根据食品属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参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按照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存放食品,不恰当的贮存会缩短食品保质期,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

  “新标准的实施让购买者更清楚食品的保质期限。以前我买食品的时候,首先要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再看保质期是几天,然后自己要推算购买当天后还能保质几天。”正在石家庄市永辉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刘先生表示,当了解到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时,感觉这样的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消费者购买时一目了然,更方便快捷。

  新标准提出,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食品标签将真正开始向数字化升级。消费者能够最终靠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

  数字标签相较传统食品标签没有标示版面的限制,消费者能够最终靠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从而满足多种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的需求,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体验感与便利性,解决部分消费者阅读信息时因字体小而“看不清”“找不到”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400款预包装食品应用了数字标签,新标准的发布将为数字标签在食品领域的全面应用提供规范依照。数字标签将陆续应用到各类食品包装上,消费者将会体验到数字标签的更多便利。

  记者从石家庄市各大商超获悉,目前很多商超慢慢的开始采用数字标签,消费者扫码就可得知商品的名称、产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保质期等等。

  “扫码看商品的详情,这个举措真是太好了,我们老年人最关心商品的质量上的问题,扫码不仅能看到商品的详情,还解决了以前看小标签上的小字看不清的问题。”在石家庄市裕华信誉楼生鲜区,一位老年消费者一边扫码购物,一边称赞商超扫码识商品这一便民举措。

  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的人购买。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些声称对消费的人的误导,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白准确地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不添加”只是对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

  以某款“果汁饮料”举例,饮料的标签上写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种,同时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容易误导公众。

  有些含糖饮料会使用“不添加甜味剂”来吸引消费的人,却造成了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更有产品会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实际使用了其他甜味剂作为代替,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认知。

  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为了使消费的人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避免使消费的人盲目关注这些宣传用语,忽略了产品真实属性,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消费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才是关键。

  通过配料表,消费者能了解食品中每一种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真实使用情况。

  春韵石家庄 共享中国年|石家庄文旅“喜迎来客 福满旅途”地铁迎新春活动热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