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追觅科技与石头科技的相爱相杀

来源:欧宝体育入口    发布时间:2025-09-06 10:10:25

  《投资者网》引线月,智能家电新锐追觅科技以一句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引爆舆论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已成红海的当下,这家以吸尘器起家、年营收刚突破150亿元的科技公司,宣布进军超豪华纯电跑车领域,计划于2027年推出对标布加迪威龙的旗舰产品。更引人深思的是,追觅科技实控人俞浩与石头科技(688169.SH)创始人昌敬,这对曾同为小米生态链伙伴的老对手,如今分别以追觅星空计划和极石汽车的身份,在造车战场上再次狭路相逢。一位是清华航空航天系出身、以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世界第一为信条的技术极客;另一位是扫地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却在造车路上遭遇销量惨淡。当家电巨头跨界造车已屡遭滑铁卢,追觅科技又能否凭借其左手养右手的战略和高速马达技术积累,真正的完成从家电到超跑的华丽转身呢?

  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的他,凭借物理竞赛获奖被保送入学,年仅12岁便完成个人首次发明。在清华期间,他创立了天空工场学生科技兴趣团队,专注于无人机研发,被业内誉为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2015年,俞浩带领天空工场核心成员开始创业,将目标锁定在智能家电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壁垒——高速数字马达上。经过两年技术攻坚,2017年追觅科技正式成立。从第一代无线万台的高速吹风机,再到2025年推出的Z-Fresh极境系列冰箱,追觅科技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蜕变。

  在公开场合,他被媒体描述为健谈的理工男、充满理想主义的CEO;而在企业内部,多个信息源指出他性格强势、强硬,且没有一点人能说服。这种对第一近乎偏执的追求,既是追觅科技得以在激烈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快速崛起的关键驱动力,也导致了公司极高的员工流失率,业内甚至流传着铁打的追觅,流水的员工的说法。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2024年4月,追觅科技还曾因一起员工猝死事件引发舆论风波,使得公司加班文化受到广泛质疑。尽管公司随后表示将加强对员工的关怀,但这一事件仍折射出其高速扩张背后的管理挑战。对于造车这一更加烧钱、更重资产的领域,俞浩的不容置疑风格能否适应汽车行业对安全、可靠性的极致要求,或将成为关键考验

  2018年获得小米生态链及峰谷资本等机构投资后,追觅科技营收开始步入迅速增加通道。截至2024年,其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收规模预计在150-200亿元之间。在大清洁品类的零售额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特别是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增长迅猛。然而,追觅科技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行业后来者,它与石头科技的恩怨已持续多年

  两家公司均曾是小米生态链的重要成员,而随市场日趋成熟,他们的竞争重心从价格战转向了以核心技术和专利布局为焦点的内卷化竞争。2023年以来,双方围绕仿生机械臂技术展开激烈交锋。追觅科技多次指控石头科技侵犯其专利权,在南京、泉州、重庆等地提起多起诉讼。2024年,追觅科技曾成功申请诉前行为保全,一度导致石头科技部分产品被下架,但随后该保全被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撤销。而在德国市场,追觅科技则于2024年8月获得关键胜利,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判决石头科技败诉,禁止其在德国销售相关产品。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早在2021年就创立了极石汽车,但截至2024年,极石01累计零售销量仅为5682辆,月均不足500台,公司已陷入超10亿元的巨额亏损。相比之下,虽然追觅科技造车选择以超豪华跑车为切入点,避开了主流市场的绞肉机式竞争,但豪华跑车赛道较为狭窄,追觅科技将直接与法拉利、保时捷等顶级跑车品牌进行竞争。星空计划的荆棘之路:造车梦与现实的碰撞

  俞浩通过多层股权结构间接持有80%股份。按照规划,公司将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建厂,首款超豪华纯电跑车预计2027年亮相。然而,从吸尘器到超跑,追觅科技面临的鸿沟远超想象

  首先,汽车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复杂工业品,其产业链长度、供应链复杂度、法规严苛度都与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存在天壤之别。戴森、苹果等科技巨头造车的屡屡受挫,便是最好的警示。其次,造车对资金需求堪称天文数字。超豪华跑车的研发、测试、生产线建设每一步都是吞金巨兽。尽管俞浩提出左手、右手模型,用智能家电业务的现金流支持造车,但追觅科技2024年预计3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能否支撑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仍是巨大疑问。此外,追觅科技的中小股东是否会同意俞浩斥巨资冒险,也是个问题。

  尽管中国电动车供应链已十分成熟,但核心产能已被头部车企长期锁定。作为年产量极低的新品牌,追觅在与宁德时代、博世等顶级供应商谈判时,将面临议价能力弱、供货优先级低的局外人困境。

  对比极石汽车和创维汽车的发展历史,追觅科技的挑战更为艰巨。极石汽车尽管有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的个人财富支持和15亿美元融资以及魏桥集团的力挺,但目前公司仍难以打开市场;创维汽车则因品牌认知壁垒和产品力不足,在激烈竞争中举步维艰。

  值得注意的是,追觅科技在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造车提供了一定基础

  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超6300件,覆盖电机控制、人机交互等领域,这或许是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但技术愿景要转化为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的量产车,中间隔着资本、供应链、生产制造和品牌塑造等多座大山。追觅科技能不能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技术实力,更在于能否持续获得战略级投资,以及俞浩能否将其在家电领域的极致追求转化为对汽车行业规律的尊重与适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上半场进入淘汰赛的当下,留给新玩家的试错空间已极为有限。

  追觅科技的超跑梦,或许正如俞浩本人的性格一样,既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又面临着现实的严峻挑战

  这场豪赌的结果,将决定这家从吸尘器起家的科技公司,是能真正将尖端科技应用于生活普惠,还是成为又一个倒在造车路上的跨界先驱。(思维财经出品)■

  您还需要支付0元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确认打赏1鲜花=0.1块钱=1金币打赏无悔,概不退款